原本想說要去品嘉聽的,不過看到人這麼多就想說算了XD
去億而頌試聽至少安靜不少,而且也不會眼神交會,最重要的是,要聽第幾首歌都可以自己切,多方便啊!XD
這次很幸運的可以聽到beyerdynamic A1,不然平常都要預約試聽的。
除此之外,最近又有新產品:xcoustic HA1.1、Monarchy Audio NM24可以聽XD
由於這次是要來找耳機的,所以耳機的搭配就沒有全部嘗試。
本來是要來聽HD600的,老闆說那邊沒有給試聽,所以只好借HD650作為替代了。
(不過為啥怎麼拍賣上會有寫試聽啊...?)
系統:
1. Thule DVA150B → Monarchy Audio NM24(前級輸出)
2. Thule DVA150B → Monarchy Audio NM24 → beyerdynamic A1
3. Thule DVA150B → PS Audio Digital Link III (DL III) DAC1 (XLR輸出) → SPL Auditor
4. Thule DVA150B → Lite DAC60 → Shanling PH300
5. Thule DVA150B → Lite DAC60 → xcoustic HA1.1
6. Thule DVA150B → Lite DAC60 → Kingrex HQ-1
耳機:
Sennheiser HD650;AKG K702;Denon D5000;Ultrasone Pro2900、Pro900;beyerdynamic DT880、DT990
組合1~6:
HD650全部都接過了,就是怎麼接都覺得不好聽,所以只好接最貴的A1來做試聽了,我也懶得一直換系統試聽,反正今天來的目的是找耳機XD
組合4、5:
因為沒能把HD650給推好,所以我沒有仔細聽,音場大概是略大於組合4,其他我就沒注意到了XDDD
組合6:HQ1是國產耳擴,的確,在萬元這個等級算是CP很高的,且還有電源分離,優點是可以隔離機內的電磁波影響,缺點是耳擴連接電源的線也是另一個坑XD
相當中庸的一台機器,沒任何突出的地方,唯一的優點就是聲音鬆軟,可以很放鬆地聽音樂。
個人認為搭配較生硬聲底的耳機比較適合。另外,因為音場不大,不適合推動難搞的耳機,我上面的耳機大概只有D5000比較適合吧XDDD
組合2、組合3:
A1是敗耳的自家耳擴,搭配自己耳機就相當適合!搭配DT990一開聲我就傻眼了,在這些耳機裡頭,一開聲最另我驚艷的就是DT990搭配這台。
以往我對DT880跟DT990的印象都是很差,主要是低頻控制不佳,DT880人聲太突出,毛邊多,高頻太刺,動態雜亂無章,可是這台卻顛覆我對它們的印象,還是說我太久沒聽他們的耳機了嗎?
DT990擁有極為透明的空氣感,有條不紊的動態感,在熱鬧中帶有豐富的色彩,低頻蠻力十足,每一下都帶有能量的重重地鎚入心坎裡。
只可惜最重要的主角,卻站在後面有氣無力的默默唱著歌,且齒音還挺嚴重的。音場分佈為橫向較寬,縱向較窄。
DT880和DT990一樣擁有類似的走向。不過就沒有像DT990那樣的霸主,而是較為溫柔典雅。
雖然聲音線條沒有DT990那樣地細緻,但是DT880線條卻比較有肉有質感。
低頻量與下潛少了許多。高頻給予的刺激感明顯減少。
人聲較有感情,從原本是站在後面的舞台唱歌,突然間就站在舞台的中央。
DT990會讓你很投入在音樂的氛圍下,而DT880則投入在歌手的呢喃下。
兩支的音場分佈都為橫向較寬,縱向較窄。DT880橫向音場就沒有DT990來得寬闊。
Pro2900只是從Pro900密閉式的改為開放式,不過卻聲音上卻大不相同!
Pro900最令人詬病的就是那遠而渺小的人聲,在Pro2900卻拉近了不少,且人聲中氣十足!有點像是DT990和DT880帶有乾澀的感覺。
Pro2900在低頻量稍微多了一些,下潛深度則相當。
高頻Pro2900較為晦暗一點,Pro900就帶有一點亮麗光澤般的染色,就有點像是ES10的那種感覺。
D5000由於是木殼耳機,音色上就沾有不少音染。
有著布丁般彈性的低頻,雖然力道不強,但是在極低頻下有著獨特的共鳴,豫如享受家庭劇院般的音響性。
人聲稍微後退,且稍帶有點齒音。高頻稍明亮,卻缺了點透明度。
音場分佈類似於DT990,但橫向略窄,縱向較寬些,有點接近圓形的音場。
也許是前面聽得太重口味,加上平常聽慣受昕樂摧殘的K601,K702在這兩組的搭配下似乎清淡了很多...
與印象中的K701走向差很多,K702偏中下盤,而K701偏中上盤。K702像陽剛的男子,K701像嬌柔的女子。
音場分佈K702偏向於圓形,K701則是橫向稍窄,縱向稍寬的橢圓音場。
不過可以很確定的是,這樣的聲音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XDDD
老實說,這樣的聲音還比不上我的K601...
如果DT880和DT990若搭配SPL,則氣勢上明顯弱掉許多,其他耳機就還沒這麼嚴重。
這兩台耳擴比起來的話,SPL也許是監聽耳擴,先天上就比較生硬,高頻延伸稍不若A1,低頻質感也偏硬,量也稍少一些。
本來是看上HD600的,可是HD650卻是這樣的成績,讓我很想棄HD600而投抱DT990耶XDDD
雖然對DT990很看好,不過最令人相當難接受的就是那刺激的齒音,還有那退後的人聲...(聽說600Ω的可以解決這個問題?即使是這樣,搭配昕樂管擴會不會太刺激了點...?)
抱著失望的心情收拾東西,找老闆訴苦,老闆卻說SPL與A1本來就不適合HD650了,難怪我怎麼聽都覺得很難聽XDDD
老闆建議我用Monarchy Audio NM24這台DAC當前級輸出,或是用Shanling來搭配,Kingrex也可以聽看看。
(Shanling有這個能耐把HD650推好?我才把它賣掉沒多久咧...)
還說如果我有時間可以再花點時間聽一下,我才剛把電源跟排插都關掉的說XDDD
對HD650持有希望的小心翼翼的接上去(什麼跟什麼啊XD)。
組合1、組合4、組合6:
一開始先上了NM24,經過剛剛那樣的聽下來,已經對A1和SPL的表現印象深刻,所以一開聲就可以很清楚的聽出差距。
高頻延伸的確是增加了一些,低頻不再淺不下去,或是有暈不開來、人聲沒有感情、音場出不來的窘境。
即使這樣,其實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啦!不過比起那兩台是好上不少。
NM24是真空管前級,所以在人聲方面佔了非常大的優勢,加上高頻延伸較寬闊,人聲就帶有水分般的通透感,也拉近了歌手的距離。
雖然PH300也是真空管前級,由於是小管的關係,人聲的表現就稍遜色了些,且高頻較為暗一些。
HQ1雖然是晶體機,人聲的表現與PH300相當,PH300稍微突出,HQ-1則退後,因為高頻延伸HQ-1則介於這兩者之間,故HQ-1就帶點甜份。
NM24不管是低頻力道強,質量跟下潛也比PH300好;PH300比較鬆散;HQ-1則是介於這兩者之間,帶有較鬆軟的低頻。
耳擴總結:(HD650的搭配下)
好久不見的分數表。前三項滿分5分,後兩項滿分3,人聲距離由遠到近1~3。
低頻 |
人聲 |
高頻 | 音場 | 解析 | 人聲距離 |
|
NM24 |
4 | 5 | 3 | 3 | 3 | 3 |
PH300 |
2 | 3 | 1 | 1 | 1 | 2 |
HQ1 |
3 | 3 | 2 | 2 | 2 | 1 |
耳機總結:(A1的搭配下)
低頻:Pro2900 > Pro900 > DT990 = D5000 > HD650 > DT880 > K702
人聲:DT880 > K702 > HD650 > D5000 > Pro2900 > Pro900 > DT990
高頻:DT880 > DT990 > K702 > D5000 > Pro900 > Pro2900 > HD650
音場:DT990 = Pro2900 > D5000 = HD650 > K702 > DT880 > Pro900
解析:DT990 > DT880 > Pro900 > Pro2900 > D5000 > K702 > HD650
聽完後又跟老闆開始喇賽了,老闆知道我要買耳機還特地交待我說要跟他們買咧!XDDD(放心一定會的!)
很久沒上他們的論壇完全不知道他們還開了分店,還因此被老闆虧說「還說你混網路的」...
被老闆發現我比較常混AA跟PTT又被虧說「怎麼不上去幫忙灌水」XDDD
最後老闆還一直交待我要幫忙上去論壇灌水,連要離開也不時的提醒我要灌水是怎樣XDDD
一回到家就另外註冊帳號了,我這樣夠誠意吧!